快速获取各机型报价

姓名
电话
品牌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启动国际化战略

二手挖掘机
我国处于基础建设高速增长时期,是工程机械消费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在工程机械进口总额都高于出口总额,但在2005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下,企业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其中出口增长超过100%以上的就有徐工集团等一批企业。

11月21日,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第一品牌”的徐工集团高层在上海向媒体披露,2006年,徐工集团出口创汇将突破2亿美元。

据悉,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确定了“打造世界级品质、建设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对徐工科技股份公司进行了“瘦身、轻装、一体化”重组再造,使徐工科技竞争力有了显著增强。为全面提升企业的素质,徐工强化了产品质量管理,主机企业均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一大批主导产品通过了欧洲CE认证。

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日益成熟,国外市场在持续增长。为抓住机遇,徐工制订了以出口为支撑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已形成了东南亚、中东、非洲、南北美等主导市场,产品不断进入欧洲、澳洲和美国市场。2005年徐工出口创新跨越了1亿美元大关,今年出口创汇将突破2亿美元,实现一年翻番,国际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

徐工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集团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10亿美元,保持在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把徐工这一民族品牌打造成国际著名品牌。

业内人士指出,自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增长放缓,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市场压力加大,这些压力成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动力,同时从2004年起,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开始反弹,成为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的牵引力。加之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优势企业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优势企业在优势产品上对国际上的目标市场出口有了重要进展,如徐工集团、山推、柳工(11.99,0.13,1.10%)等企业在装载机、推土机、起重机、压路机、叉车、挖掘机、平地机等通用产品成为出口的重要产品。

要进步"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尽管人们不断呼吁重视技能人才,但在一个过分看重学历和文凭的年代里,这种呼声显得十分弱小,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的题目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不仅制约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掣肘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进世贸组织后,技能人才的题目更显重要。

1、技术工人需求增加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于制造业的增长,这离不开高技能人才。中国产业目前以制造业为中心,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占GDP的40%以上,财政收进的一半来自制造业,将近一半的城市人口的就业机会是由制造业提供的。而中国已经出现高级技工人才危机,供求严重失衡。必须加快中国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否则将影响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很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也看到中国劳动力本钱比较低廉并具有一定素质的上风,将部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要适应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必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2、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曙光研究员指出,过分夸大学历教育和对专业性职业教育投进资本的不足是导致中国技术工人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十五"期间,中国职工队伍的高级技能人才应占工人总数的20%,并且针对高级工只有5%、技师只占1%、高级技师只有0.1%的现状,正在实施一系列积极措施。彻底扭转目前技术工人教育培训"断流"和高级技师"断层"的局面,是确保"中国制造"真正拿世界"金牌"的重要条件。

按照权威部分的推算,今后几年国企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增长25%,达到7500万人。假如联系到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这个背景的话,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数应当翻一番,职业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是本土化,”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7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作为一家创办仅18年的中国企业,中联重科目前已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的研发和制造。

近年来,企业在自身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海内外并购活动,丰富了产品结构,扩大了市场份额,其全球供应链、全球研发平台、全球市场网络迅速得到了整合,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了其工程机械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0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排名第六位。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当时排名全球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后,其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由于其在海外并购方面成功的商业运作,哈佛大学商学院将其列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型代表,并将其并购案例纳入商学院课堂讨论案例。此次詹纯新应邀来到哈佛大学的课堂上,与商学院的教授和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

“我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企业的发展战略,而关键是要本土化,”詹纯新说,“中国企业要国际化,我的理解就是要融入当地文化,做当地企业。”

詹纯新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障碍是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大障碍,”詹纯新说,“清除障碍最需要的是包容。只有通过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对方,来融入当地人文。”

在谈到当年收购CIFA时,詹纯新不无感慨地说:“开始时工作决定总是达不成一致,沟通效率低下。后来我们终于意识到,根本原因是CIFA员工对CIFA的发展前途很茫然,缺乏一个共同的愿景,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来做老板以后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于是我们托出CIFA的发展愿景,并对其骨干团队实施股权激励。”

他说,中联重科的实际行动让这些国外员工放下了顾虑,“我们让被并购企业知道,并购的目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经济殖民、文化殖民”。

“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那段时期,我们也没有解雇一名CIFA的员工,也没有流失一名骨干员工,其管理层甚至主动提出降薪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他说。

詹纯新认为,本土化的另一个关键是履行企业责任。“责任意味着企业在国际化中,要在当地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要在企业承担应尽的责任。责任往往是相互的。企业对员工负责,员工必然对企业负责,由此形成一种相互的承诺。”

谈到未来企业发展,之前的成功经验令詹纯新充满信心地表示,还将继续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现在我们排在全球工程机械前十位,我的目标是进前三。”二手挖掘机